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面向全国青年学子的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江苏赛区)圆满收官。比赛吸引了众多高校精英团队参赛,我院学子凭借卓越的创新思维与扎实的专业技能,在创意作品人机协作组中表现亮眼,载誉而归。
在众多参赛队伍的激烈角逐中,我院的“水稻果蔬智能管理平台”项目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人机携手:以腕带稳定器为翼,助上肢缺陷儿童振翅康复”项目荣获三等奖,“无人机湿地智检修复一体化”项目荣获三等奖。
“水稻果蔬智能管理平台”项目
团队成员:陈可、虞卓睿、王创嫣、吴芷彦
指导老师:唐仕喜、朱立才
项目介绍:本项目旨在开发一套水稻果蔬智能管理平台,通过机器人技术与计算机视觉相结合,实现对果蔬园的高效智能巡检。系统可精准识别多种作物的生长状态、病虫害及杂草情况,并基于数据分析推送合理管理建议。项目突破了传统人工巡检效率低、反馈滞后等问题,采用多作物生长期长势监测、虫情与杂草智能识别预警等创新技术,结合数据可视化与移动端推送功能,为农民提供便捷的决策支持。经过田间测试,该系统显著提高了作物管理效率,降低了农药化肥使用,助力农业智能化与绿色可持续发展。
“人机携手:以腕带稳定器为翼,助上肢缺陷儿童振翅康复”项目
团队成员:魏雨恒、陈嘉懿、杨雯钰、李昀
指导老师:王站修、陈勇
项目介绍:本项目研发了一款专为上肢缺陷儿童设计的腕带式姿态监测器,通过高精度MEMS惯性传感器和优化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实时监测上肢运动姿态、角速度和稳定性指标,解决传统康复训练依赖主观评估、数据精度不足的问题。创新初始佩戴校准机制确保数据准确性,配套APP提供实时反馈和训练记录。样机动态精度<1.5°,延迟<20ms,轻量化设计(<20g),续航>48小时。已通过初步测试,未来将优化算法、扩展功能并推进临床验证,为儿童康复提供精准、便携的智能辅助工具。
无人机湿地智检修复一体化项目
团队成员:魏明阳、陈莹、李思澄、邓锦鹏
指导老师:王站修、万小霞
项目介绍:无人机湿地智检修复一体化项目是一项融合智能控制与生态修复的创新工程。该项目针对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突破性地将无人机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相结合,开发出一套集环境监测与生态修复于一体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项目核心技术围绕飞行稳定性与自主决策两大关键领域展开创新。通过建立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运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成功解决了无人机在负载重心偏移情况下的飞行稳定性问题,使姿态控制精度达到0.5度以内。同时,基于约束建模和混合整数规划算法开发的自主决策系统,实现了复杂环境下95%以上的避障成功率,显著提升了作业安全性和效率。
信息工程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学科竞赛作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抓手。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赛促学,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审核:郭晓俐 朱立才 王金铭 作者:王金铭 张晓 责编:卫晨莹